很多资深研究者(指入行有一段时间且累积了一定数量的论文的人)喜欢把”系统深入“作为目标,有的固然已经做出了系统深入的工作,另外的也以此标榜自己的学术品位。受此影响,很多资历较浅的研究者在选题和开展研究工作时也往往瞄准了”系统深入“。
可见,”系统深入“是多么重要的概念。这里我也想聊聊我心中的“系统深入”。首先,在我看来,“系统”和“深入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:前者指对某个问题有全面的研究,后者指对某个问题有着深入的突破。我先说说我心中的一个怪现象:某人在同一个任务上做了一系列研究,但是每篇论文的垫脚石(baseline)却没怎么变过,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中没有谁是谁的垫脚石。此人在这个任务上的研究深入吗?恐怕也说得过去,人家可是一直深耕着一个任务。这不就是突破突破再突破吗?可仔细想想,事实如此吗?在同一个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就堪称“深入”吗?在我看来,这些工作也许“系统”,但是否“深入”就难以判断了。
看来,先前对“系统”和“深入”的定义还是有点含糊不清,模凌两可。我再来下个更严格的定义:“系统”意味着“并列”,深入意味着“递进”。当我们总结自己的工作,看看并列关系多还是递进关系多。举些例子,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是并列关系,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子问题也是并列关系。更形象地说,当我们用一副图来总结自己的工作时,图1是“系统”(并列),图2是“深入”(递进)。特别注意,当既可以用图1也可以用图2时,务必使用图1。可见,“系统深入”是难以做得到的,其中最难的不是“系统”,而是“深入”。就我看来,现在很多研究者的工作往往是“系统”而不“深入”。围绕着一个问题旁征博引、左右开弓的人更像一个“守门员”,他们在一个问题上因为长期的投入有着足够的积累,对各种数据集、各种实验设置、各种实验结果等等都相当熟悉,只要一有什么新鲜的想法从别处冒出来,马上就能借鉴化用。就这么守着一个地盘其他人想要分一杯羹可不容易,算得上领域权威了。
在我看来,“深入”也不见得要有图2。也许图3就够了。我认为只要有绝妙的点子就够了,而绝妙的点子往往意味着绝对的深入。比起“守门员”的行为,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上有零星的绝妙点子才更值得尊重和欣赏。
最后一点申明:“系统”和“深入”是目标和结果,“专注”是途径和过程。
最后最后一点想法:我认为理想的研究者应该追求“深入”,而“系统”则应该是水到渠成而不必强求的事。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当下更应如此。